可心可晴官网
首页
旅行札记
艺术人文
浪漫生活
雅致古风
光影故事
伴你入梦
公告
登录
陶渊明的桃花源
2021-07-29
by
zhang.yi.jia
635
在大城市里待久了的人,会向往有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地方。那个地方,也许是儿时月光下的家门,又或是传说中开满桃花的世外桃源。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,写下了一篇《桃花源记》,我们每个人,就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“桃花源”:一个可以归去的故乡,以及可以做梦的未来。 现在,请深吸一口气,放松身体,像一朵秋光中舒展的花蕊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天寒了,菊花开了,麻雀扑腾着叽叽喳喳的翅膀,飞过一阵阵烟岚包裹的山岗。一丛南山的小野菊,在一场山雨后,悄然仰着脸蛋儿,沾染着露珠的目光,望向远方。山脚下,河的对岸,一个叫陶渊明的老人提着满篮子黄花,沐浴在温暖的光里,人淡如菊。 说起陶渊明,人人都知道他是田园诗人、千古隐士,其实,他的身世也大有来头。陶渊明祖上是官宦世家,曾祖父陶侃,是晋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司马,外祖父孟嘉,是东晋时期名扬京师的官员。他的父亲也颇有一番成就,可惜去世得早,等到陶渊明长大成人,家道已经中落。 不过,少而贫苦的陶渊明,内心一直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。很长一段时间,陶渊明和母亲、妹妹、兄弟都住在外公家里。家学渊源的外公和母亲,给了他最好的教育,儒家救世进取的志愿,道家大道无为的观念,很早便深深地刻在陶渊明的心中,好像有两个声音,在他耳边萦绕。他想要像曾祖父一样步入仕途,做一番事业;同时,又想如外祖父一样平易旷达,人淡如菊。这两个背道而驰的人生志向,时而让他进退两难。 这样的矛盾,在我们的时代,也并未走远。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,既想要红尘的光华绚烂,又向往着田园的诗意平淡?可是,它们就像阳光和雨水,很难同时落在我们的手心。即使是陶渊明,也经历了一番挣扎和抉择。少壮之年的他,曾选择入仕,但东晋时期官场混乱,名利勾结,性格耿直的陶渊明做不到同流合污、攀附权贵,在十年里,就经历了五次出仕,五次辞官。他最后一次为官是彭泽令,做了八十多天县令之后,留下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句子,彻底离开官场,开始了田园归隐的后半生。 陶渊明隐居的地方叫“园田居”,其实是陶渊明老家浔阳县的祖宅。他和妹妹从小在那里相依为命,“园田居”,就是妹妹信手拈来的名字。他在东林的深山有十几亩薄地,称之为“西田”,后来又带着儿子们在河对岸的南山脚下,开垦了一些荒田,称之为“南田”。 “园田居”有七八间草房,房前有一条缓缓流远的溪水,种着五棵柳树,还栽了一些桃李。大门两边的篱笆,分隔着东园和西园,东园有一个小亭子,亭子边有一棵松树,园里种着好些菊花。西园种满了蜀葵、芍药等花花草草,屋后是他的菜园子。靠着东园的东窗下,是他和朋友喝酒的地方。靠着西园的西庐,几案上,放着一把“无弦琴”,窗前的墙上,挂着妹妹吹过的一把竹管竖笛。 在远离尘世的田园生活中,耕地、写诗、喝酒,成为陶渊明生活的主旋律。“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”,南山的美景尽收眼底。他常常在醉后,抚弄他的无弦琴,恬静的旋律已在心中,又需要什么琴弦呢? 在陶渊明隐居的日子里,朝廷曾派人征召他为著作佐郎,他以身体原因拒绝。再后来,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,大都是为了劝他出仕。但陶渊明始终不为所动。 也因此,江湖上常常流传他傲气、不通人情的传闻。据说,他在做江州祭酒的时候,赏识他的江州刺史王弘时常接济他。见他没有鞋穿,派人来给他做鞋,他就直接把一双泥脚伸出去,让来人量大小。九月九重阳,没有酒喝,他就摘一把菊花,坐在东篱下,抚弄他的“无弦琴”。 好友颜延之常常去陶渊明家,弹琴读书,喝酒聊天。后来,因工作调动离开,他留下两万块钱给陶渊明贴补家用。陶渊明竟然直接交给村口的酒家,提前支付了未来的酒钱。他对人不论贵贱,士子乡邻、村头农夫,无论谁来拜访他,只要他还有酒,都会拿出来,和来者一醉方休。喝醉了,就睡一会儿。在睡梦里,有他儿时的幸福时光,也有那个让无数人为之沉醉的桃花源。 鸟雀圆润的鸣叫在山林间交替,宛如笛子吹出的乐音。明澈的溪水缓缓流淌,摇晃着岸边五棵柳树的倩影。 出门或回家,陶渊明都要坐上家里的那只小船,过那一片浅浅的溪水。远远绕过溪水的风,总是吹拂着他苍翠的衣衫。这里,总是让他想起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。妹妹出生时,他才三四岁,从小,妹妹就喜欢跟在他的屁股后头跑,几个哥哥里面,她最喜欢这位不大说话、只会微笑的二哥。他常牵着妹妹冰凉的小手,跑到村口,去看彩霞满天飞。 五六月暑热,他躺在北窗下看书,偶尔一阵凉风吹来,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。妹妹打趣说,她二哥,是这世上,最简单最天真,也最容易满足的人。像星星,像月亮,仿佛是天上的,不像地上的凡夫俗子。陶渊明告诉妹妹,他只想像房前的五棵柳树,站在溪边,和一大家人在一起,看日出日落,听风起云涌。 大雁归来,蓦然回头,妹妹已经跟着一条河流远走。五棵先祖种下的柳树,淹没在淡淡的甜甜的炊烟里。提着满篮子黄花的二哥,在一束微光里,醉了。河水,像酒一样,打湿了他单薄的衣衫。山中的果子,一阵阵地不为人知地掉下。 每一天,他醒来,望着对面南山上的天空与晨曦,心想,他该扛着一把锄头、叫上儿子们出门了;每一天,夕阳西下,他从地里回来,在园子中散步,侍弄着花草,一边看着孩子们在把粮食收进仓里。牛儿在身旁哞哞地叫,它的身边还跟着一条今年刚出生的小牛犊。 春天来了,隔壁的农人送来了几大包种子。夏天过了,对岸的妇人送来了一罐新酿的好酒。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,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从庄稼地里回来,立在村口望远的诗人陶渊明,从一个春天到了一个秋天,又从一个秋天到了一个春天,这么多时光,仿佛是几百年,又仿佛是眨眼的一瞬间……九月,他捧着一株西田收获的早稻,笑而不语,又喜极而泣。 几片粉色花瓣从树上飘落,落到陶渊明的肩头。陶渊明捻起一片花瓣,想起了他听来的传说。一个打鱼的武陵人,曾经闯进了一个桃花掩映的山洞,山洞里,住着一些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的人,那里,一瓣瓣飘浮着的桃花流水下面,是他们的秘密花园。春夏秋冬,周而复始,不问世事、无忧无虑的他们,从来就没有离开过。似乎,也不打算离开。 抱着一篮子黄菊花,陶渊明歇在东园篱笆旁的一块石头上,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。他的梦里,满是粉红的桃子,粉红的桃花,香气四溢,飞满了粉色的天空。 他撑着一艘打渔船,沿着一条淙淙的溪水前行,一尾尾小鱼儿,在两边活蹦乱跳着,仿佛听到了一个早春的消息。他划啊划啊,不知走了多远。越往里走,山谷愈加幽深。叫不上名字的鸟儿,在一路上叫。雪山化了的水,一片清冽。水面上,漫起了一层寒气。他很奇怪的是,自己不是在去往一个神秘而未知的地方,而是仿佛在回归,回到一个失传已久的、有着先祖和神仙们居住的故乡。 忽然,一片蝴蝶飞了起来,不是一只几只,是一大片,数不清的蝴蝶,五颜六色。扑哧,扑哧……他听见了它们扇动翅膀,追逐嬉戏的声音。天,豁然亮开了。鼻息中,充满了一股久违了的,好闻的香味,淡淡的,甜甜的,桃花糕的味道。仿佛望不到尽头的桃花,在两岸盛开着,灿烂而妖娆。“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”他的船飘在这片不知长了多少年的桃林里,红色的光线染透了他白色的衣衫。 碧蓝的溪水里,映照着两岸的十里桃花。一片粉红与云霞,在波光里荡漾。鱼儿,在一朵朵桃花下面,唱着甜甜的歌儿。两岸的桃树,大多有三四米高,粗壮的枝干,弯弯曲曲的,纷纷伸向溪面。薄薄的落花,跟着蝴蝶的飞翔,在空中飘荡,桃花花瓣恬淡如水的颜色,和着蝴蝶翅膀上的粉末,洒在溪面上,铺了一层,又一层,粉红,绛红,胭脂,朱砂…… 转瞬间,树脚下藏着的一对鸳鸯飞起,红黄色的雄鸟,与灰褐色的雌鸟,依偎着,扑腾腾,飞在了空中,带起一股浓浓的风,又把溪水里的花儿吹起。花瓣一股脑儿扑进陶渊明的怀里,仿佛盛开了三生三世的十里桃花,堆满了他春天的小船。他在一片红色的歌谣里睁不开眼来,仿佛自己,也是一朵灼灼燃烧的桃花,正在从树梢上,轻轻飘落,轻轻飘落。 跟着溪水走到桃林的尽头,有一座不高不矮的山,山中有一个小小的洞口,他眯了眯眼,似乎看见里面有微微的光飘了出来,仿佛还有人声。船进不去,他只得舍弃了船,爬进山洞。山洞很窄,朝着亮光走,走了没几十步,他的眼前豁然开朗。 恍惚间,他觉得自己仿佛一直在梦里。深深的,深深的梦里。梦里,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村庄。燕儿归来,在树梢上呢喃。一只睡着了的蜘蛛,在它细细密密的网里,做着梦。一阵风儿吹来,荡着秋千的蜘蛛,也不愿意从甜甜的美梦中醒来。在他的梦里,窗外雨声淅淅沥沥。年前洒下的萝卜,长出了高高的个头。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大地,正浅浅地,染上了一片轻愁一片相思一样的春意。就像素绢上,书童一不小心打翻了的几砚,流淌的新鲜墨香。像一条春天的河,生机盎然,一派天然。 这是他的村庄吗?这是他的“园田居”吗?村口的五棵柳树,在晨曦中招摇着,鹅黄群青的叶儿,丝丝缕缕的发辫,没几天就是雨润烟笼、绿影婆娑。布谷鸟开始叫了,“插秧插禾”“多种多种”,催着人们下地耕种。于是人们扛着农具纷纷出门,呼唤着互相帮忙。牛儿哞哞叫了。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,一排排整齐的草庐和房舍。还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,是一幅画家无法描绘出来的画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,鸡鸣狗叫处处可以听到。天黑了,人们就回家。老人在村口走动,小孩儿在晒坝的草垛里嬉闹着,脸上都挂满了怡然自得的笑容。女人收了晾在山岗上的棉麻被子,在鼻子边闻了闻阳光的香,抱了一抱暖暖的幸福回家。那些可爱的人家,他不认识,又似乎认识已久,仿佛家人,仿佛亲朋。 村子里,家家户户都拿出好酒好菜,来款待他这位外面来的稀客。他受宠若惊,总是盛情难却,酒喝醉了,就做梦。临走,村子里的人叮嘱他,不要把村子里的一切,告诉外面的人。然而他好奇心作祟,一路打上暗号,出得山洞的时候,桃花已经谢了,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桃子,地上也落满了桃子。他从地上捡起几个桃子,盛在怀里,回身,却发现,没有了洞口,而前方,找不到回去的船,也找不到回去的路…… 笛声悠扬,他从梦中醒来。一竹篮的黄花,洒落了一地。梦里的桃花源留在了梦里,眼前的东篱菊花,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桃花源呢?那一丛丛菊花,已经结满了花骨朵儿。一天天,就要开了。陶渊明伸出手抚摸它们,柔柔的,像蓬松的棉花,摘一牙花丝,放在嘴里,香气四溢。这一段时间,连日下雨,没有人来访,也无法出门上山下地。他只能一个人在家中喝酒,或者看书。睡着了的狗儿,趴在脚边,肚子一起一伏。多么希望,菊花满园的时候,他可以拿着酒杯,在园子里就着一轮夕阳一醉方休。 雨一直在下,一直在下。滴滴哒哒,叮叮咚咚,打湿了窗前的芭蕉,打湿了南山的秋草,与一株被风刮倒了的青杠树。前段时间打下的柴火,已经用牛车,从山上搬了下来,一块块堆在了房檐下。小儿子抱了几根木头,在靠东园的屋里为他生了一堆炭火,柴火飘动橘色的火苗,屋子暖和了许多。存了一生的好酒,在柴火上煮着,汩汩地,发出好闻的声响。他仿佛可以触摸到,那空气中,甜甜的一丝香味儿,夹杂着艾草、紫苏、车前草、泥鳅串、黄菊花的气息。伸进窗子里来的那支山归来,绿绿的果子,经历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,如今,早已变得红彤彤的了。在一轮素月的映照下,那些丰腴的红山果,会泛起炽热的光,像要燃烧起来的脸庞,然后,一颗颗……一颗颗地掉下。 窗外,天高地远,大雁南飞,投下一声声重重的低鸣。九月的晚风,从高高的山梁上,翻过三座山,又三座山……带来了一个暖冬的消息。一本线装的诗集,打开,又轻轻合上。那上面,落满了灰尘,和一只匆匆归去的大雁,急急的飞翔。它闪闪烁烁的翅膀,在渺渺的虚空中,展开来,是如此的大……如此的宽……风儿和云儿,星星和月亮,只是托着它,托着它,托着满天的蔚蓝与灿烂…… 终于,天放晴了。西边的天边,泼满了一抹抹彩霞。东园的菊花,真的全开了。高的缠绕着篱笆,一串串的……矮的独自婀娜多姿,一丛丛的……红的,黄的,紫的……狮子头的,牡丹一样的,淡淡的,淡淡的……浅浅的,浅浅的……摇曳在你美好如初的梦里。深深地吸气,缓缓地吐气……你在这柔软的花海里,如歌的琴声,与笛声的婉转低徊里,睡着了…… 向晚时分,山岗上的一轮绯红的落日,渐渐地沉了下去。温暖的余晖,洒在最后一捆枯黄的蒿草上,包裹着你的身影。你累了,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歇息。随手摘下一片路边的紫苏叶,深吸一口气,紫苏的香味浸透全身。你是这么喜欢这个地方。这是你的“园田居”……你的“桃花源”…… 一群斑鸠和麻雀,跟着一条溪水、一片沉寂的水田飞回来,你忽然发觉,从小到大,这么多年,你一直都在这里,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,就像现在这样,看着属于自己的夕光与飞鸟……菊花与桃花……恍如昨天,一个悠远的梦境…… 你,追逐着一朵桃花,不愿意醒来……不愿意醒来……
返回顶部